赛教天地

【心得体会】后进生的转化与“偏爱”

作者:高赛兰

摘要  我们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应踏实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应试教育虽然也强调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但其转化后进生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提高升学率。素质教育更强调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素质教育转化后进生的目的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更是为了对学生的一辈子负责,对社会的整体素质负责。素质教育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高要求,可以这样说:没有后进生的全面进步,就没有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们不能因为后进生学习差,纪律差就讨厌他们,而要更加“偏爱”他们,真正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偏爱”是使后进生进步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  后进生  转化  偏爱

后进生是指学习成绩差或道德行为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自卑厌学拒教是后进生的三大特征。自卑是后进生的认识特征,厌学是后进生的情感特征,拒教是后进生的行为特征。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无论生活还是心理,都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应立足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才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因此,教育转化后进生就成了教师一项特别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教师只有深入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才能使他们跟上一般学生,从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正常地发展。要转化后进生,笔者认为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 、了解“后进生”的成因。  

“后进生”也并不是天生就注定是“后进”的。俗话说“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只有全面了解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各类因素,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收到最佳效果。一般说来,后进生的成因有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群体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等客观外因的影响,也有学生本身在生长、适应、发展这三方面的内部“矛盾”不协调造成的心理原因以及个别教育者的主观看法,教育方式、手段对学生个体的身心的伤害等主观内部的因素。在教育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各种成因的差别,讲究方式方法、正确“驾驭”好“后进生”,使之始终感觉有“曙光”,让其受到感召,力求学好,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

二、要给他们以真诚的关心和客观的鼓励。

  后进生因为学习差,因而长期不被老师和同学们认可,他们得到表扬的机会很少,得到更多的是批评和训斥。因此他们大多心理上很寂寞,和师生们的关系紧张,也不愿意学习。其实后进生更需要师生的关心和尊重,渴望表扬与鼓励。要转化后进生,首先要解开他们的心锁,让他们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得到快乐和温暖。

  因此,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处理好自己同后进生之间的关系。平时在生活上多关心、照顾他们,正确巧妙地处理他们出现的问题,同他们交朋友,一块讨论问题,一起做游戏,用爱心去温暖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热情地对待他们。一个威严的老师只会把话说到学生的耳中,让他们被动地知道什么是他们所不能做的;而一个善解人意的大姐姐却可以把话说在学生的心中,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他们应努力去争取的。

  另外,我还很注意帮助后进生们处理好他们和同学的关系,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集体的帮助。后进生并非毫无感情的榆木疙瘩,只要我们心中怀有一份真爱,就没有打不开的死锁。当来自老师和整个班集体的爱被后进生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时,也就是他们迈开进步步伐之时。

后进生也渴望认可与鼓励,以扶持他们的自信心。我们对后进生应多表扬,多鼓励,但同时也要注意对后进生的表扬的客观性,不切实际的表扬不但同学们不认可,后进生自己也不愿接受,这就起不到表扬应有的激励作用,有时甚至会起反作用。我在教学中总是很留心地去发现每一位后进生的优点与长处,然后以巧妙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和同学们都觉得他们确实做出了成绩或有了进步,他们的确该受到表扬。这种客观的表扬才具有真正的激励作用。

三、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帮带活动注重对后进生和优生进行合理组合,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把班里较差的学生安排在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旁边。要求这些好学生无论在学习上、纪律上、思想上以及其他方面都要给那些后进生大力的帮助,使他们尽快地赶上来。使后进生不产生自卑感、孤独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有利于后进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建立良好的班风并利用班集体的凝集力,倡导全班同学都来关心“后进生”,帮助“后进生”。同时从班内挑选表现良好的同学进行帮扶,由此形成互帮互学、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产生较大的动力,不仅能感染、激励学生,而且还能约束“后进生”,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优良的学习品质,努力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一次英语课上,我们组织课堂讨论,同学们都三五成群的讨论"IfI were a millionaire, what would you do?"气氛相当热烈,而几个后进生也在优生的感染和帮助下顺利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因此,只有开展帮带活动才能使每一名“后进生”受益。

 四、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起来转化“后进生”。学生和家长朝夕相处,学生的品行,成绩的好坏和家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同“后进生”的家长保持联系尤其重要。我班有名叫C的男生,父母离异,父亲左褪残疾,只靠父亲开“三轮”维持生计,因此其父亲无暇管教儿子。家庭的不幸和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因而上课常睡懒觉,下课骂人、吵架、学习成绩差,“破罐子破摔”,教过他的老师都认为他是个“刺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爱心和事业心驱使我接纳这位学生,决心教好他。我有意识地接近他,与他交朋友,从思想方面入手,多次与他谈心,在学习上重点辅导,在行动上严格要求,使他感到老师这样理解他、尊重他、爱护他,同时,我还多方面了解他的心理矛盾及学习、纪律状况,一次又一次的苦口婆心地开导他。同时,为了取得家长的配合,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对他进行家访。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观察、谈心,我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他艰苦朴素,乐于助人。这一点我在全班学生面前多次称赞他,并鼓励他如果能认真听讲,努力学习,不惹事非,一定能成为一名好学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一番努力,他静心听讲了,不再打闹了。我便抓住时机,一些适合他做的事,决不让别人干,充分给予信任,让他自己去体验自身的价值;而对他反复出现的一些缺点,我当面和风细雨给予指正。“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老师的尊重和信赖,使他内在的积极因素得到尽可能的发挥,这学年他进步很大。从中我体会到:我们的“后进生”转化工作难道不是琴奏一曲华美的乐章吗?只要和谐地拔动学生的心弦,抚慰之、鼓励之、爱护之,“后进生”同样能够引向健康成长的大道.

 除了以上四点,笔者认为在后进生的教育上教师还应给与适当的“偏爱”。

一、创设“不公平”的竞争,在学习上偏爱他们。

  对后进生的偏爱不能仅限于对他们生活的关心。对他们生活上的关心只能起到一种“催化”的作用,最根本的还是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在学习上偏爱他们。

  进步过慢的后进生需要有不断的成功来激励,以加快、加大他们进步的步伐。但由于学习基础差,在公平的学习竞争条件下,他们很不容易在学习竞争中取得成功,这显然对他们的继续进步是不利的。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不公平竞争的方法来消除由于后进生学习基础差而带来的这种负面影响,保护后进生进步的积极性。

  所谓“不公平”的竞争,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倾向于后进生的特殊照顾措施,具体来说就是有区别地对待,因人而宜地交给不同的学习任务,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和给予不同的学习帮助。

1、课堂讨论中的“不公平”。

  后进生在课堂上发言和参与讨论的机会很少,部分教师为了使教学进程更加“顺利”,习惯于让所谓的好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后进生容易错误地认为课堂讨论只是优秀生们的事,与自己是无关的,时间长了,他们也就不愿意参与讨论答问,听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另搞一些“地下活动”,这是造成后进生后进的直接原因之一。脱离了课堂教学活动,又怎么会搞好学习呢?

因此教师在课堂讨论中要有倾向政策,给后进生们比其他学生更多的的机会,热情地邀请他们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使他们受到更多的锻炼。当他们不愿或不敢参与讨论时要鼓励他们,告诉他们只要回答了,参与讨论了就是好的,只有不回答、不讨论才是不好的;当他们回答错误时不能批评,要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并赞许他们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争取下次答好;当他们圆满地回答问题后,当然不能忘记狠狠地表扬他们一番。

2、作业时的“不公平”。

首先,在布置作业的数量上“不公平”,使他们可以做比其他学生少一点的作业。这是因为后进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速度比较慢,优秀生10分钟完成的作业他们往往要做20分钟、3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于是就形成这次作业还没做完,又有了新作业,赶来赶去那个也没赶完的现象,这容易使他们马虎地去应付作业,抄袭作业,或根本就不做作业,起不到作业应有的训练作用。给他们少一点的作业,使他们可以与其他学生一样按时完成,同时因为作业比别人的少又会使他们有一种一定要认真完成的压力,从而提高他们作业的质量,让他们慢慢养成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随着他们不断地进步,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再把他们的作业量逐步恢复到与一般学生等同的水平。

另外对作业质量的要求,后进生也可得到照顾,只要他们的作业基本能体现出他们认真的学习态度就行了。

3、课后辅导中的“不公平”。

后进生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差,当前的学不好,过去的没学会,这使他们没能力和其他学生公平竞争的主要原因,有倾向性的“不公平”竞争只是无奈的暂时之举,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要彻底解决后进生的落后状况,必须让他们得到比其他学生更多的课外辅导,要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系统地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查漏补缺。这个任务对教师来说虽然是很繁重的,但是它是彻底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这样做下去。

二、改进学习评价方法。

俗话说:“分儿,分儿,学生的命根”。后进生,特别是正在进步中的后进生同样很关心自己的“分儿”。如果我们的学习评价方法不能给努力进步中的后进生一个满意的“分儿”,必然会影响他们继续努力的积极性。试想,如果一名后进生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好不容易迈开了进步的步伐,在学习上终于前所未有地付出了辛勤和努力时,他们却在考试或测验中又一次地“垫底儿”,这对他们的打击该会有多大啊。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这种重分数的心理,改进了对后进生学习的评价方法,在分数上“偏心”,照顾他们,让他们在学习成绩上真正“劳有所得”。

1、模糊的“等级制评价”。

用百分制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数划分过细,使后进生能明显觉得自己同优秀生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容易使他们自暴自弃,认为优秀生是不可超越的,自己永远也不会取得那么优秀的成绩。

因此在进行学习评价时最好是使用5分制或“优、良、中、差”四等级制评价方法,使后进生努力后会取得和中等生相同的分数,并缩小与优秀生的差距,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舞。要让他们知道“5分”和“优秀”离他们并不遥远,努力后他们也会得到。

2、优惠后进生的“不完全评价”。

“不完全评价”就是根据后进生的学习现状把学习内容分为“可完成”部分和“不可完成”部分,对后进生学习评价仅限于“可完成”部分。

“可完成”部分是指以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可以圆满完成的部分,如认真的卷面书写,上课时讨论过的难度不大的问题,与以往疑难知识联系不大的新知识等;“不可完成”部分是指以后进生的现有能力水平无法独立完成的部分,如一些难度较大或学习基础断层等原因造成暂时还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对后进生的学习评价,只评价“可完成”部分,这部分内容学好了,就可以得到优秀的成绩。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学过的“新”知识的不断积累,通过不断地自身或老师帮助下的查漏补缺,学习内容中的“可完成”部分应不断地增加,“不可完成”部分要不断地缩减。如果没有这种变化,这种评价方法就会失去其督促后进生进步的意义,而纯粹成为对后进生薄弱学习基础的袒护和放纵。当“不可完成”部分缩减为零的时候,就是最终消灭后进生的时候。

3、评价指标中体现进步因素的奖励分值。

后进生通过努力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和优秀生通过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二者所要付出的辛苦和劳作是不相上下的,甚至前者还要超过后者。同样付出了辛勤的劳作,就应该得到同样的认可,因此对后进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还必须考虑进步因素。具体做法是,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如果学生进步了,除了得到应有的分数外,还可得到额外奖励的“进步分”。

举例说明,一个后进生和一个优秀生都得到了实际意义上4分的学习成绩,后进生是由3分进步而来的,而优秀生是由5分退步而来的,二者的学习成绩虽然一样,但是后进生肯定比优秀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那么后进生就可得到进步奖励的1分,从而以“4+1”分的成绩超过“优秀生”。这样的成绩才能真正地体现二者学习的努力程度。

总之,通过以上三方面对学习评价方法的改进,使后进生的努力在学业成绩中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使他们通过努力后同样会取得优秀的成绩,这必将更大地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去学习。当然,让后进生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并不是最终目的,也不是后进生取得了倾斜政策下的高分就说明消灭了后进生,重要的是这样的评价方法对后进生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时刻把后进生放在心中,想着他们,惦着他们,为他们的落后而焦急,为他们的进步而欣喜,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把自己的一颗心全掏给他们,这就是我对后进生的“偏爱”。在这里我要说,如果没有教师的“偏爱”,没有教师那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帮助,是不会有后进生的进步的。

古人云:“善教人者无弃人,朽树也能绿成荫。” 新时代的老师们都要争做 “善教人”,把所谓“朽树”的“后进生” 转化好,使他们都成为合格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学》扈中平李方张俊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班主任》北京教育科学院主办,2002年第1期

3、《中小学德育》广东教育厅主办,2001年第5期

          4、《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魏书生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

版权所有:安徽省太湖中学    网站备案: 皖ICP备08005272号-1
地址:安徽省太湖县建设路628号   电话:0556-4162746
网站维护: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一网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39号


页面执行速度0.003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