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教天地

【心得体会】真实是课堂的生命之根 —“评好课”专题培训心得

作者:阳奇盛

    这个学期,我们进行了系统的“评好课”的专题培训,受益颇多,学习评课,走进其他教师的课堂,从他人的实践中,去发现、反思和总结,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如果把教学比作一段漫长的旅途,那评课无疑就是在漫长的跋涉中的一个小憩,通过其他教师的课堂这面镜子,来映照自己的方法与方向,让自己不再迷茫。

    今天的课堂教学改革好像比任何一个时候都要激烈,大家研究的热情如火如荼,各种思想与理念在新课程的大旗下碰撞,并开始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今年也听了更多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这些老师的才华无需赘言,仔细思量,然而其中的一些现象似乎应该引起我们的思索。如: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但是如果学生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没有碰撞也无融合,产生不了“合作”之后的思维火花,形合而神离,产生“假合作”;有的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对答如流、异常活跃,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可圈可点、挥洒自如,那么这节课就算“成功”了;还有的课堂,运用多媒体课件,虽然让人眼花缭乱,可失去了课堂教学的宽度和深度。课堂在这不知不觉中已经“变了味”,越来越背离课堂本质,越来越缺乏“真实”。课堂教学的异化,促使我们有必要产生共鸣:真实是课堂的生命之根!难怪有专家提出:“掌声雷动的课不一定是好课,有特色的、符合课改方向的课才是好课;环环相扣、天衣无缝、一帆风顺的课不一定是好课,磕磕碰碰、一波三折、柳暗花明的课才是好课。”“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搞教学,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课堂教学,我们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教学境界。真实无疑才是课堂的永恒追求,也是课堂的生命力所在。

    浮华与喧嚣之中必会有许多假象蒙蔽了我们的眼睛,如何在40分钟内达到最充分的自主、最有效地合作和最积极的探究,成为人们从重“教”走向重“学”,从追求形式走向渴望真实的主旨。我们正在寻找束缚课堂发展的藩篱和羁绊,正在这条途径的行程上披荆斩棘!所以,我们需要勇气,更需要尝试!肯定学生的主体性,真正还课堂给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的确,不管你思维如何缜密,预设如何巧妙,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存在的,真实的课堂,摈弃演练作假。新课程背景下的好课不是求顺、求完美,课堂教学不是设计好的完美无缺的圆,而是动态生成和不确定的艺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不是为了观赏。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好课无须完美,不图热闹,不追求形式,只求在某一点上有所突破,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老师在备课时,一定要预先懂得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真实的课堂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不能把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真实的课堂不能课前试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

    真实的课堂,追求人文关怀。有句话说得多好:知识的意义就在于内化为智慧,而智慧的运作只有在生命中才有可能,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之核心,是教育之本。课堂教学关注的首先是教室里活生生的人,是有思想的、有情感的人。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就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体谅、欣赏学生,诚心诚意去帮助他们、鼓励他们、感化他们。教师一个甜美的微笑,一个欣赏的动作,一句赞美的话语,犹如在孩子的心灵上播撒了缕缕阳光。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体悟到课堂是朴实的,学习是扎实的,最终也使学生体悟到生命的真实。

    真实的课堂,追求生命历程。从根本上来讲,课堂是思想划过的地方,是充满生命活力,促进智慧生成的地方,是呈现灵动色彩,渗透悠久文化气息的地方。一堂课就是一段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生命历程,思维的火花只有在相互碰撞中才能擦亮。课堂不是为了取悦于人,做给别人看,而是在演绎一段自己的故事。我们上课,不是为了获得什么赞赏,也不是为了得到专家的认可,更不是为了仅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英俊才貌,风流倜傥,巧舌如簧,妙语连珠,而是让自己和学生一起愉悦,一同开心,这40分钟的生命才显得有意义。无论精彩与否,留下的脚印都是生命的写照。所以,做秀,请彻底离开我们的课堂!

    真实的课堂,追求动态生成。真实的课堂绝不可能是完美的,真实必然存在着缺憾,而这缺憾本身就是一种美丽。“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所以目标的达成也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这种对话应是真诚的、口语化、人性化的,是在轻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的。教师要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的“问题”,施展教育机智,以学定教,应该允许学生犯错,允许我们的实际课堂与预设教案不一致,甚至出现矛盾的意外,教师要相信“没有尝试过错误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用宽容的心态去理解,而这一切又可以成为一种新的可供开发的生成性教育资源。生成的课堂应该是学呼唤着教,教催生着学,质疑与探究并行,求索与遐思共进. 让学生学会自己在错误中改正,在跌倒处爬起来。这样的课称为扎实、充实、真实的课,让学生在真实的课堂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和充实,塑造真实的人格,追求真善美的人生。

(本文获县“评好课”专题论文竞赛二等奖)

版权所有:安徽省太湖中学    网站备案: 皖ICP备08005272号-1
地址:安徽省太湖县建设路628号   电话:0556-4162746
网站维护: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一网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39号


页面执行速度0.002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