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教天地

【心得体会】高考题中探究性实验题型的解答策略

作者:喻赛娟
摘要  2012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生物学科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其中专门列出实验与探究能力等能力的考查。而且近几年各省实验题赋分比重居高不下,笔者在高考复习中,对各种探究性实验题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实验课题,假设,步骤设计及结果和结论等各类型考查形式提出相应的解题策略。

关键词  探究性实验;考查形式;解题策略;复习备考

    从近几年的实验题在高考中的题型变化来看,借助实验方法创设新情境,侧重考查学生对实验进行解释和分析的能力已成为命题趋向,其中探究性实验题更是热点,但是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实验题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题目。以下介绍了探究性实验的基本内容,并就相关试题提出解题策略。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提出课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期结果、完成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数据)并推导结论七个基本内容。这些内容中,除实施实验笔试无法考查外,其它各项均是考查点。

1、课题的考查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提出的问题应有探究的价值。例如,在观察了凉拌黄瓜以及植物的烧苗现象后,有同学提出课题“植物细胞会出现失水的情况吗”,而另一些同学则提出“植物细胞在烧苗情况下会失水”,上述两个课题中,第二个问题更有探究的价值。通常对课题的考查要求考生以合乎规范的方式写出或补充课题,难度不大,一般题目中都会有交代,将实验探究的内容转述即可。

2、假设的考查

    假设,也称假说或猜测,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回答。例如,探究: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可以假设:低温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

3、实验步骤设计的考查

    该考查点对考生来说难度最大,跨度最大,需熟知仪器、药品的使用方法,掌握生物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技术、方法,掌握设计的原则并能准确运用,还需要有从具体实验情境中获取信息和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但并非毫无办法,只要考生基本功扎实、思维冷静,总能找到解题的正确思路。

    最常见的几种考查形式是:写出实验步骤、补充关键步骤、续写步骤或找出设计中的错误。解答的关键是把握好下面的几个原则:对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平衡偶然误差,尤其是有计量的实验;简单科学原则,比如选择材料应科学,在“探究生长激素是否会促进动物的生长”实验中,应该要选择幼龄动物。

    解答此类题目之前先要明确以下内容:自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因变量是什么?用什么观测指标来表示因变量的变化?

    实验步骤的一般顺序及常见解答模式和注意事项:

    ⑴分组并编号、前期共性处理

    常用语言模板:a、选用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A、B、C等;b、取两支洁净试管,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c、选择年龄,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1、2、3等。注意:在解答实验步骤设计题中,编号名称应注意题目是否提供,有时候题目会给出一个或几个预期结果,而其中就有组别名称,此时在第一步编号时就只能用题目给予的名称;另外,需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进行实验,如“探究生长激素是否会促进动物的生长”,应该要选择幼龄动物。

    ⑵自变量处理

    根据实验的要求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处理,要注意如果对量的描述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时,可以使用“模糊”语言,比如,实验组用“一定量”或者“适量”的试剂;此外注意使用体现单一变量原则的词语,如等量,相同等。

    ⑶后期共性处理

    常用语言“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或反应一段时间”等。有许多实验的结果并不是实验当时就能得出结果,如,“探究生长激素能否促进动物生长”,自变量处理后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获知结果。此处需注意一般用“定性”的语言来表达,比如上述实验一般不具体说“培养几天”或者“几个月”,而是说“一段时间”。

    ⑷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此处需要注意有些实验因变量不能直接反映出来,需要有一定的检测指标,如“探究甲状腺激素能否促进新陈代谢”中,需要用“耗氧量”来表示因变量。

    考试时,需注意步骤并不一定是分四步,有些步骤可以拆开,而有的步骤又可以合并,在写步骤之前一定要把整个步骤设计相关内容阅读完,再进行解答。

4 、结果与结论的考查

4.1 预期结果,分析结论

    探究性实验可根据实验课题来写出结论,如,“探究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结论为:促进,不影响,抑制。而预期结果可根据结论逆推,结果和结论在多数实验中描述不一样,因为许多实验因变量不能直接观察到,而需要有观测指标,比如上述实验可设计渗透装置,根据不同温度下漏斗液面的变化情况来预示因变量,则结果描述就应该为不同温度下液面的变化情况。

    4.2  根据给出的实验现象或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现象写结论的题目类型相对较简单,学生一般得分率较高;而更常见的考查形式是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提供的曲线图或者表格分析总结出结论,这种类型是学生失分较多的地方,做题时注意分析总结时要紧扣实验目的,另外注意使用诸如“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等这样的语言,使结论描述更加准确。

     综上所述,实验题要想得分高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仔细审题,认真答题,就可以保证得高分。此外,由于实验题文字叙述较多,学生答题时语言应简洁,且需注意书写工整规范,许多学生就是因为胡乱修改导致失分,其实并不是他做错了,而是用语过于啰嗦,或者书写不清楚而丢分。

 

 

参考资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分子与细胞 2007年1月第2版

2、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 2012年2月

3、刘立翔生物高考的实验题型与解题策略广州市教研室生物高考备考研究 2003年9月—12月

4、黄伟清培养学生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的认识和实践 中国生物教学网生物论文 2005年4月

5、陆敏刚生物实验设计与评价中国高中教育与高校招生网生物论坛精华贴 2005年2月

6、李江肃不会之题失分教“方法”会做之题失分查“原因”---对试卷评讲的两点体会中学生物教学 2012年4月

版权所有:安徽省太湖中学    网站备案: 皖ICP备08005272号-1
地址:安徽省太湖县建设路628号   电话:0556-4162746
网站维护: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一网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39号


页面执行速度0.002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