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教天地

【心得体会】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徐  玲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正在发生一场革命。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维特洛克经过多年研究表明,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只是知识的简单堆积,学习总要涉及到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学习看作是新的经验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或者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去适应新的经验的过程。

    地理事物千变万化。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复杂多变。透过这种错综复杂的现象,可以看到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格局,这种格局体现了地理事物的特征,以及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都可以在不同的格局中找到准确的逻辑思维途径。这种反映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结构格局,就是我们所说的地理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结构能很好地表现出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及分布规律。根据这些结构和规律来记忆所学知识,可以使我们理清知识脉络,降底记忆的负荷。因此,如果学生能够建起一个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无论对于他今后继续学习地理知识还是进一步解决地理问题都会起到积极作用,这也是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地理知识结构呢?我认为,关键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为各种地理事物相互之间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通过各种联系线索以不同的形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教材在进行新的知识的撰写过程中,总是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沿一条思维线索或线路,由己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步扩展。因此,在对新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点联系起来的线,以及用线织成的网。这也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简要陈述,而应通过分析、推理、比较、分类、概括、综合等知识加工过程使知识规律化、结构化、系统化,形成知识体系和结构。掌握知识体系和结构,是学习地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从理解到深入思考、从学会到会学的必然过程。

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一般包括宏观知识体系(章节)的整理归纳(例1:高中地理第六单元人类的聚居地与地理环境知识结构图)和微观知识体系(具体知识)的整理归纳(例2: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

例如:我在“全球变暖”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首先使学生明确该部分内容包括以下知识点:全球变暖的产生原因、基本表现、导致的后果和危害、解决的措施等;其次,经过分析发现这些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最后,通过以下结构图来反映这些知识点及其内在的因果关系。知识结构的建构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基本步骤:一、确立相互之间存在联系的知识点;二、分析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包含关系、对立关系等);三、根据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构思出合理的结构图式(其中最常见的是框图或流程图)。

例3:全球变暖知识结构图

从以上结构图式可以看出,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能够加深对全球变暖的原因、后果及对策的理解,使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化,从而进一步提高记忆效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应当指出的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结构的建立不能完全由老师来完成,而应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步掌握归纳、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和体系的方法,从总体上把握知识的逻辑关系,真正地把“陈述性知识”(具体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不断地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此文获安庆市中小学论文评选二等奖)

版权所有:安徽省太湖中学    网站备案: 皖ICP备08005272号-1
地址:安徽省太湖县建设路628号   电话:0556-4162746
网站维护: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一网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39号


页面执行速度0.00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