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教天地

【教学反思】《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作者:倪  晋

教学目标:

1.   反复朗读《春江花月夜》,熟读成诵。

2.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3.   赏析诗歌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2.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赏析诗歌意境美、哲理美和情感美,并体会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朝是诗歌发展最辉煌的时期,而曾经有一首诗被称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它甚至被闻一多先生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欣赏的《春江花月夜》。

多媒体展示:

春江花月夜

       “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二、背景展示: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江边上思念家乡杭州而引发的所见所闻所感,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的足迹去体会诗中的人生况味。

三、朗读诗歌

1.   教师范读,并作重点提示。

2.   学生齐读,教师点评。

四、赏析诗歌:

1.   自主学习:诗歌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找出相对应的文本内容。

明确:美体现在风景美、情感美和哲理美。

2.   合作学习:分为三大组,在反复诵读诗歌的基础上,理解诗句的含义,具体体会诗歌的风景美、哲理美和情感美。

明确:风景美:诗人首先给我们画出了一幅壮丽恬静优美的月光图,月光无处不在,江天一色,整个世界都被月光染成了银灰色,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境界。

重点赏析词语:“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生”,为何不用“升”?

     哲理美:诗人面对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不禁想到了个体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这易逝的年华留不住永恒的自然,诗人是否就此陷入了哀怨与绝望呢?不,“人生代代无穷已”,个体虽然短暂,但人类却因这渺小的个体而无尽无穷,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又是多么令人欣慰啊?诗人的情绪“哀而不伤”,我们听到的是青春、热情的盛唐之音在诗人心中的回响。

     情感美:爱情是人世间至真至纯的感情,诗人以细腻的心思道出了男女相思之愁,他的细腻触及了女人心中最柔软的那根弦,“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他不直说悲和泪,而借徘徊之月传达无尽的相思,“卷”“拂”写出思妇内心的惆怅。

3.思考:诗中的景情理是否是独立的?如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明确:诗人站在江边,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本该珍惜当下而普天之下又有多少游子思妇,在重复着千百年来“剪不断,理还乱”的相思之愁?

五、总结:

    这首诗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哲理诗以及抒发儿女情长的爱情诗,诗人将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景色,讴歌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了一种景情理水乳交融的优美意境,是对人类心灵的洗涤。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愿我们的人生路上永远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以及旷达的胸怀相伴。

    最后,让我们齐声朗读这首诗,结束对它的学习。

六、布置作业:

    古往今来,许多如张若虚那样的文人墨客在自然面前引发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课后请搜集整理其他诗人对人生思考的诗句。

              提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王羲之《兰亭集序》

                    王勃《滕王阁序》

                    李白《把酒问月》

七、板书设计:

 

(获2010年安庆市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版权所有:安徽省太湖中学    网站备案: 皖ICP备08005272号-1
地址:安徽省太湖县建设路628号   电话:0556-4162746
网站维护: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一网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39号


页面执行速度0.00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