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情怀

成长在太中——詹新宇

成长在太中

——献给母校百年华诞

英国文学家马亚提尔说:“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回首在美丽的太湖中学度过的数载美好时光,那里留有我一生中最美好最温馨的记忆:懵懂少年的青春飞扬、天真烂漫的欢声笑语、诸位师长的诲人不倦、莘莘学子的好学敏求、运动场上的挥汗如雨、逸夫楼里的朗朗书声……这一切的一切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仿佛就在昨日。

我的太中生涯是从石德润老师给我们布置的那篇命题作文——《新校园印象记》开始的。在这篇文章里,我从气势雄伟的逸夫楼写到微波鳞鳞的人工湖,从我家数代人的太中梦写到今朝梦想的实现,寓情于景,洋洋洒洒数千言。后来它被石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宣读。也因为这篇文章,我被同学们推选为通讯组长,负责班级宣传事务。每逢校运会,我就用笔做枪——写广播稿为运动健儿们呐喊助威。高一下学期,我还参与创办了学生报纸《星潮》并担任“青春物语”栏目责任编辑。在这些成长经历中,我逐渐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这都是母校给予我的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使我终身受益。到了大学,尽管我学的是经济,但我对写作依然兴趣盎然,一直在校学生会负责宣传工作,并有数篇作品见诸报端。

罗素认为生命的激情在于“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对人类苦难不可抑制的怜悯”。在太中,我为朦胧爱情偷偷渴望过,为汪洋知识孜孜以求过,更为那些讨厌数理化的“难兄难弟”们而怜悯过。为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班主任祝传璋老师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各科学习兴趣小组,利用每天晚自习前的30分钟“读报唱歌”时间,安排各组长轮流走上讲台,与大家分享学习经验,并系统地讲解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记得我那时是数学组长,主讲数学。当了十多年的学生,站在讲台“当老师”却是头一次。一开始当然有些紧张,但一个学期下来,发现自己越来越像个老师了,镇定自若,有条有理,还时常穿插点小幽默,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学习兴趣自然培养起来了。与此同时,自己的口才与胆量也得到了锻炼,可谓“双赢”。

忘不了李昭平老师精彩纷呈、激情四射的数学课,总是那么令人流连忘返;忘不了阮凌曦老师,课间给我们读着一封封师兄师姐的来信,让我们对大学充满向往,更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忘不了勤学楼旁的阅报栏,我经常驻足其间,读着国内外时政新闻,了解着院墙外面的纷纷世界,渐而萌发了对经济学的百般热爱;忘不了1999年12月31日,与几个意气风发的好友聚在学校大操场彻夜畅谈,以此迎接新千年的到来忘不了课间操数千人“沙场秋点兵”的恢宏场面;忘不了太中的荷塘月色,依依垂柳……太中留有我太多太多的回忆,这些回忆时时刻刻牵动着我的心弦,并将永远珍藏于内心深处。

回想自己2001年从太中考上兰州大学,在兰大屡次登上特等奖学金、“优秀三好学生”的领奖台,再到保送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离开母校已经整整5个年头了。但不管身在何地,母校永远是我心灵深处的一个宁静港湾、一个圣洁殿堂经济学里有—个重要的概念,叫“路径依赖”,说的是人们现在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无不受制于过去的规范观念、制度结构和历史背景。若用这个概念来审视太中辉煌的一百年,我深刻体会到,这所百年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不知不觉中给我们每位太中人深深地烙上了“难学能学,难行能行;学问日新,德业日新”的印迹一百年来,多少学子云集在这里;一百年来,又有多少学子从这里走向未来。太中犹如家乡那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她雄浑的气势;激流勇进,涤荡万重山是她奋进的征程;而长河上扁舟点点,浪尖船歌阵阵,则是我们太中学子扬帆远航的身影。

薪火传承,思源致远。”我们将秉承百年太中精神,与母校一起茁壮成长!

       

        太中校友、中山大学2005级西方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詹新宇

                                                  2006年5月11日

版权所有:安徽省太湖中学    网站备案: 皖ICP备08005272号-1
地址:安徽省太湖县建设路628号   电话:0556-4162746
网站维护: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一网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39号


页面执行速度0.0023秒